怎样的智能电饭煲才对得起“智能”两个字
电饭煲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这个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炊具,可以对食品进行煮、蒸、炖等烹饪方式。市场上最常见的电饭煲有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微电脑控制式以及新型的远程控制式智能电饭煲。
有意思的是“智能电饭煲”的专利在早1999年就已经有人申请了,但这个专利和智能没有半点关系,所以专利没有通过。智能电饭煲其实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产物,2000以前很少有什么东西能称之为智能,智能大多数都只是出现在电影里。
那么传统的电饭煲有那些痛点需要我们靠“智能化”来解决呢?我大概总结了一下三个方面:
一、添加煮饭需要的材料的时间不好控制
即使现在有很多智能电饭煲已经有了手机控制的功能,但说到底也只是把原来在电饭锅上的控制按钮转移到手机屏幕而已,煮饭、煮粥所需要的原材料还是要自己手动去添加,比如你要煮一碗绿豆粥,但是你现在又在外面,没办法往锅里添加煮粥所需的绿豆、米和水,就算你的电饭煲有远程控制的功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非常尴尬的,即使是事先就想好要煮绿豆粥而且已经把原材料准备好了,设定好了定时,但这些材料在水中泡久了或许有变质的风险,煮出来的成品口感难免也会大打折扣。
二、煮多少量没办法控制
上面也提到过,智能电饭煲如果能自己加米就完美了,还有就是控制加水的量,控制水量就等于控制米饭或者粥的口感,煮出来的饭是软是硬,粥是稀是稠都可以通过控制进水量来控制,这样的功能还是非常实用的。
三、烹饪的过程中添加调味料
炖或煮的菜式在烹饪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放到锅里的,会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选择时间去添加,还有就是调味料,也要根据时间添加,就像煮八宝粥是不是可以先放一些比较难煮的食材,过一段时间后在加入比较好煮的食材,最后再添加调味料。这样的功能比较适合复杂的烹饪,但这样一来智能电饭煲的设计的困难也会有所增加,相对而言体积也会比较大
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年智能电器的发展,不快也不慢。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打通了手机和智能家电的链接,新的交互模式给了我们新的体验,回到智能电饭煲,前些年有大批的国人到日本买电饭煲,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日本技术的先进,毕竟是发明电饭煲的国家,另一方面说明了国人对国产电饭煲的“不自信”,所以我也希望中国的创业们可以在智能家电方兴未艾的时期能弯道超车,做出一款让日本人也争相抢购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