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8-11-09 17:24:36

在上世纪,基于在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需求,互联网被设计出来。早期通过互联网连接的都是大型主机,因此互联网的接入具有很高的门槛,随着商用电脑和个人电脑的出现,以及如TCP/IP一样互联网通信协议的发展,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多,互联网的接入也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以图形化界面的方式浏览存储在世界另一头的主机上的信息。手机等移动设备出现以后,最初设计为用于语音通信的技术标准也经过演化,可以传递更加广义的数字信息。同时,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数量也经历了一次爆发,而接入的方式也更加方便——不再需要笨重的主机和网线连接,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入。现在,世界手机市场已经见到饱和的迹象,而我们好像处于一个新的变革的初期——物联网,其目的是将一切设备以低成本的方式连接起来,达成控制/通信等目的。为达到万物互联的目的,在现有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物联网的通信标准也正在经历快速的变革,窄带互联网、蓝牙Mesh等标准正在根据需求进行快速迭代优化。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相对于之前的时代更加的宽泛,这也导致其通信标准的复杂化。在高传输速率要求的场景,比如视频监控等,设备接入电源,可以使用现有的WiFi/4G/5G等标准;中低传输速率要求的场景,比如自带电池的可穿戴设备,可以使用蓝牙等;在更低速率要求的场景,比如智能物流、家居设备,因为成本限制和场景考量,适合使用电量更小的电池,现有的标准有ZigBee, 蓝牙Mesh,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需求场景的多元化,使得物联网通信标准不大可能由一个标准一统天下,未来定是多个标准组合使用。


图片关键词

 

当前,物联网的第一个广泛应用场景是智能家居。在这个场景下,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以手机作为控制中枢,对设备的操作和固件升级都要通过手机,这条路线出现的早,对技术要求低,但是用户操作繁琐。在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智能语音技术逐渐成熟之后,出现了以智能音箱和中心的路线。智能音箱以低速率低能耗协议跟其他物联网家具设备通信,以高速度高能耗协议直接接入互联网,这样,智能音箱就成为了智能家居的操控核心,也就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其地位等价于之前互联网时代的搜索引擎。

 

图片关键词


作为智能家居的操控入口,好用才是驱动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第一动力。智能音箱要做到好用,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音合成三个技术上都不能有短板,在使用场景上也有要卓越的性能。当前,智能语音系统的三个方面性能最好的算法都依托深度学习技术,而深度学习是数据驱动的,也就是“有多少数据就有多少智能”,而大公司和平台有天然的数据优势。要介入这个市场,大公司就必须在设备生态和内容生态上努力。显然地,这个努力的过程是一个烧钱的过程,不然无法驱动用户购买看起来非必要的智能家居设备,也无法驱动设备厂家采用你的接口进行研发。

可以说,智能音箱本质上是想做成一种低成本的语音交互设备,是现阶段技术和商业平衡后的产物。但是其研发成本是不可能低的,目前市面上的设备都是赔本培养生态,不过未来的生态是否如此就是另一回事了(蓝牙Mesh本身的局限性)—— 反正大家都在这上面烧钱,作为大厂不烧就差那么点意思。